關於在這間房子裡的工作,
我告訴督導說這對我而言是一個「再社會化」的過程,
因為同樣是「新移民」的我從這裡跟著個案們開始一起去認識,
當手上的資源是如此有限時,要如何在這個社會體系下求生存。
從申請失業津貼、房屋補助、食物劵、醫療保險,
沒有孩子的我開始要去考量孩子的托育、註冊學校等問題,
自己也從來沒看過醫生,
但在這兒要學著去約門診,陪個案們去看醫生。
還有加上如何去找修剪樹的公司整裡院子裡那棵枝葉橫生的大樹,
等等諸如此類以前從沒有處理過的生活裡各項細節,
以上是我歸結為考驗「腦力」與「體力」的工作。
而對我而言真正挑戰的其實是更多關於「心力」的工作。
我還記得有一天當他在我面前淚流滿面說著他的故事,
他的悲傷與憤怒強烈的讓我說不出話來,
「如果換做我是你,我也不知道我要怎麼面對」
我靜靜地看著他,過了很久只說了這句話。
還有另一天在接helpline時,
電話那一頭情緒極度不安的他劈頭告訴我,
「妳可不可以找一個聽得懂英文的來?」。
這馬上戳到痛處讓我信心瞬間瓦解,
我都不知道那天自己到底是怎麼回家的。
我們說這間房子裡除了很多的「Trauma」之外,
還有更多的是「Drama」。
shelter讓他們從暴力的環境脫離,
但在這裡卻還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
試著想像你的生活環境是與其他的大大小小家庭一起的,
共用廚房,共用浴室,共同分擔家務,還有許多的規則要遵守。
特別這是一群有許多創傷背景的人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按鈕,
有許多許多的情緒,許多的衝突,許多的「戰爭」。
這就是這個環境的樣貌,但我想強調的並不是這兒的苦與難,
而是在苦與難之上,我所看到每個人生命的姿態。
坦白說對我確實是個磨練,
過程中有很多對自我的認識(或殘酷的批判)。
身為助人工作者很容易就掉入一個「助人」的陷阱裡。
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在與常持法師討論,
如何當一個「無底的垃圾桶」與跳脫我被個案的影響時,
他問起我,你在與你的個案工作時,是抱持著什麼心態?
妳是怎麼去看待他們的? 覺得他們「可憐」、「辛苦」?
他提醒我這些形容詞都還是來自於我自我的評價,
而當我在「幫助」個案時,該釐清究竟是在滿足個案的需求,
還是滿足我自己對於「助人」這份自我成就感與形象的需求?
其實還有更細微的從另一個角度另一層次,
可以用這領域常提的「權力」power關係解釋,
我們不可否認的所擁有的一切還是高於個案之上的,
當那份意識或淺意識裡的自我優越感存在時,
其實怎麼樣都會成為工作者「與個案在一起」的阻礙,
也無法真正看見他們生命的力量與可能性。
同樣的又回到禪的觀念,把自我中心放到最小,
「助人」就是「助人」,而不去放大為是「我」在「助人」。
這樣思維的轉換是我在這份工作上撞了一個月牆後得到的救贖,
不但神奇地改善了我工作結束後,
情緒與生活仍時刻牽繫營繞著個案的症狀
(真的是朝思暮想連做夢都會夢到),
更重要的是因為這樣改變了我與他們工作的態度與語言,
所有的信任感因此得以建立。
而身為一個衝衝衝的「行動力女王」Woman of Action
(這是督導給的封號,晚點兒再說從何而來),
這樣的特質讓我在這份工作上短短三個月完成了很多事,
特別是關於孩子的工作(這可能又要寫另一篇了),
但同時也讓我陷入了很多困境。
「對,我們很急著想幫他們完成這個完成那個,
很快的他們有了食物有了保險有了這個那個,
但他們也累壞了,我們則是很快就burn out了」。
shelter督導在這幾個月的過程裡扮演了十分關鍵的角色,
因為她會伸出一隻手拉住我的衣角,
提醒我退後一步"step back",停下腳步去等待與觀察;
「妳要記得讓自己與個案去找到那條屬於他們的路徑,
然後平穩的在這條路上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Pathing",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對自己的信任與寬容,
「終究是會走到那個地方去的,只是路徑的問題」H 妳說的是。
那究竟是要走到哪兒去呢?
這可能是我這半年以來問過自己最多的一個問題?
有好幾度我真的覺得自己的生命在這個時候迷了路,
而且像在迷霧裡怎麼都繞不出來。
那是七月底一個天氣很好的星期五早晨,
我在離海邊這麼近的一個機構裡,
結束了關於這份工作第二個階段的面試。
計畫本來就不是這樣的,
在歷經從二月到六月努力投履歷也經歷了幾個面試後,
所有的結果讓我開始朝另一個方向走。
國際學生畢業之後可以申請一年的工作簽證(OPT),
但它的限制是在生效後不允許我失業超過三個月以上,
一方面我還沒有找到正式的工作,
另一方面是我很想到家暴領域的機構累積一些經驗。
後來在shelter找到一份夜間兼職的工作,
而他們同時也應允了我在白天擔任實習生。
但在簽約的那一天,人力資源部主任告訴我這是不合法的,
我不可以同時在機構裡有領薪與無薪的工作,
因此我只能選擇其中一個。
實習比起兼職的工作有更多直接接觸個案的機會,
也才能真正讓我累積到真正的臨床經驗,所以我選擇了後者。
這就面臨了我必須再仰賴父母支持度過這一段日子的壓力,
而我是多麼幸運的擁有一個有智慧又願意成為我無限後盾的媽媽,
在我一度因為做這樣決定而煎熬到極點時,徐媽媽說:
「我給妳這一年的支持,是希望妳好好的去做你想要學想要完成的,
如果妳要浪費時間在那兒焦慮擔心帶給家裡負擔,妳就回來好了!」
就此之後我才真正放下許多負擔開始努力,
原本想說等到shelter工作穩定一些之後,再繼續思考未來的事,
也將找工作的事放在一邊了。
卻在進到shelter工作的第二個星期後的某一天,
我接到了這一通約我面試的電話,當時有些嚇一跳,
因為第一份履歷是二月時寄給他們的,
而後幾個月我有持續的email與打電話追蹤,
因為完全沒有消息,我原本已經要放棄這個機構了。
這是一個心理諮商的機構,我應徵的是兒童與家庭部門的治療師,
第一階段的面試相談甚歡,面試我的督導告訴我我來對了地方,
他們正在發展中國城地方的服務,需要有雙語的工作者。
面談後她告訴我請我回家等候通知第二階段的面試,
我回家後過了兩個星期依舊沒有收到消息,
繼續追蹤之後,她告訴我她還在考量與猶豫一些因素,
甚至還問我有沒有考慮應徵其他機構。
我以為這樣的意思就是「謝謝,再聯絡!」
卻又在三個星期之後,收到了第二階段面試的通知,
一樣是相談甚歡,讓我覺得我就是要得到這份工作了,
面試督導要我再繼續回家然後跟第一位面試的督導follow up。
一樣是一個星期又過去了依然沒有消息,
寫了email與打了很多電話後,她終於回信了,
但信裡只問我有沒有駕照,因為這份工作需要有效的麻州駕照。
我告訴她我沒有,但是請她給我一點時間,我很願意去努力。
對於在台灣只有在駕訓班的停車場轉來轉去一個月駕駛經驗的我,
這又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也只能告訴自己沒有什麼好怕的!
這兒考駕照跟台灣是不太一樣的,
第一階段要先通過筆試,
取得學習駕駛執照後就可以在有人陪同下上路,
第二階段是路考,是真的在馬路上考!
於是我用了三天看了很多英文交通規則,考了「中文版」筆試,
(聽起來很孬但是就是不想跟自己過不去),
通過後馬上去報名了Driving School,
非常神奇的這裡也有駕訓班,教練車跟在台灣的長的一樣,
唯一的差別就是不是在「停車場」裡練習,而是真的在馬路上開!
練習開了五次車,三個星期後,我真的考到駕照了。
跟我三個禮拜沒有見面,
從聽我要去考駕照到聽到我考到駕照的督導Susan睜大了眼,
直說我是Woman of Action!
而有了駕照是不是就等於有工作了呢?
原本我也是這麼以為的。
我打了個電話告訴面試督導,她說她會與他的主管討論,
然後再給我一個答案,而這個時候已經是八月底了。
當我聽到這個答案,又是兩個星期之後的事了。
過程中一樣持續打電話與email,沒有回應就是沒有回應,
其實走到這裡我真的已經累壞了(還有加上那未來的房子),
我期待的並不是要一個「yes」,
而是只要一個答案讓我可以將懸在半空中的心放下來,
可以繼續往前走。
而在某一天我望著陰霾的天空卻突然可以放下不安,
釋懷著告訴自己:
「有也好,沒有也沒有關係,當下是什麼就是什麼」,
在傍晚時就接到了督導的電話,
告訴我她確定要給我這分工作,
希望我在十天之後參加員工的新進訓練。
聽起來好像終於塵埃落定,一切的煎熬就告一個段落了!
但故事怎麼會就這樣結束呢?
在這十天內,我用最短的時間跟shelter督導談我的離開,
與所有的大大小小個案做關係的結束,
那幾乎耗盡了我所有的能量。
對這間房子有太多的不捨,有許多還想要完成的事,
但我明白當下有許多主觀與客觀條件,
並不允許我去做到所想的那個樣子。
因此期待自己累積更多經驗與成熟度,
有那麼一天,我會再回到這個地方。
而同時我在等著機構的人力資源部與我聯繫,
因為隨著日期一天天接近我卻還沒有收到正式的文件,
而我的面試督導則是在那天告知我完消息,就開始休十天的長假。
就這麼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直到督導休假回來,我才與她聯繫上,
她告訴我因為他休假所以人力資源有些文件沒有辦法簽,
所以她們會將我放在下一個訓練,是在兩個星期之後開始。
而我想現在真的要到那一天,才可以確定相信有工作了。
"Thank you sooooo much for your patient for me"
「謝謝妳對我無比的耐心,對不起這拖了這麼久」
那督導連著對我說了好幾次,我想她也被這麼牛的我給嚇著了。
我終於說完了這一段日子,這麼一段長長長長長長長長的故事。
(寫到這兒我也快要不支倒地了!!)
這幾個月真的有好幾度難過的就快要走不下去,
卻也有說不完的支持與鼓勵才走得已走到這裡,
室友與同學們,台灣的家人朋友,不收錢繼續幫我督導的Susan,
東初與象岡的法師們與朋友們...
而我真的覺得這是菩薩給我的考驗,
考驗我的耐心與毅力,還有把握當下每一刻的心念。
那天看到師父的一句話,我想是說給我聽的吧!
隨時隨地準備著面臨風險,
任何事情發生都不用興奮,不必恐慌,
好的事情很好,不好的事情也不意外,這就叫作「平常心」。
那天看著潮水這樣來了又走,
心裡想著:我的生命接下來要走到哪裡去呢?
就走吧,只要把當下這個腳步走好,就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