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最近的記錄充滿了情緒跟食物,
但其實我還是有在唸書的 (笑)!
五月即將邁入尾聲,
我的暑修第一階段summer1也一下子就要邁入期末報告。
暑修是密集性的課程,七週內將三個月的課上完,
所以一門課一個星期要上五個小時,
但其實比自己原本以為的輕鬆許多。
諮商師的養成計畫六十學分裡,有九學分的選修。
沒有太多思考猶豫,就選擇了兒童青少年concentration。
而這次選了兩門課,
分別是短期治療(brief therapy)與家族治療(family therapy)。
短期治療意謂在有限次數(約六個月,25次以下)的
問題焦點解決心理治療,
家族治療則是諮商的對象不只是個案一個人,而是包含一整個家庭。
我十分喜歡這次的這兩門課,我想跟老師有著很大的關係。
兩門課的老師,一男一女,
兩個都是在外面執業的心理學家(psychologist)。
十分幽默且充滿活力外,一切都十分的隨性。
繼GT之後,我又再次見識到喜歡坐在桌子上上課的老師。
老師用了很多的活動設計,
比如說有一堂課裡,老師將我們十個人分成幾個小組討論,
要我們分別用灰姑娘的後母,灰姑娘的姐姐,灰姑娘,
及灰姑娘心理治療師的觀點,來敘述灰姑娘的故事。
這總是counseling上起課來最有趣的地方。
而其實學治療本身的模式一直都是很像的,
老師assign reading認識理論、技巧,
上課討論,角色扮演。
我不得不承認扮演這件事到目前為止依舊是我焦慮的頗大來由,
尤其上家族時,演爸爸 演媽媽 演小孩,還有演諮商師。
看著同學們每個都像演員訓練班出來的,演什麼像什麼,
有很多口語跟文化對我而言仍是個鴻溝。
必須不停的告訴自己不要害怕去嘗試,
這些就只是練習,就算演不好一個諮商師又如何呢?
知道終究我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請加油,好嗎?
PS.最近開始做英文版的夢了,雖然夢境依舊反映著我的焦慮,
但我想這某些層面看來也許是個很大的進步, 哈!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可口丼飯
聽說明天是端午節了,原本想找找有沒有包粽子的食譜,
卻在窮留學生食譜網站上發現這個看起來會很好吃的丼飯。
學著做了一下(十分鐘內可以完成),
發現真的是非常簡單又可口呢!
我做了一點點不一樣的調整,來瞧瞧!
首先將洋蔥切長條,用一點油炒熱,
然後放入醬油(約三大匙)與兩匙的糖,半碗清水,
用中火將洋蔥悶熟。
等洋蔥煮軟變色後,倒入拌好的蛋汁(兩顆),
待蛋熟透,就完成了唷!
放到白飯上就十分下飯囉,也可以依個人喜好加入其他配料及青菜,
這就是今天的便當!
而天氣很熱,吃飯就會想帶點飲料,
一起說說最近新發現好喝的綠茶做法。
材料是蜂蜜 綠茶包跟冷水,
茶包放入水壺中,倒入一些蜂蜜,放在冰箱裡冷卻幾個小時。
你知道這樣一杯在美國的清心福全,星X克,價值多少嗎?
哈,十分驚人!
噢,然後我的粽子呢?
我想我做的出油飯應該就會很開心了,看起來也很像我想 : D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填滿
晚上九點半,上完了快被淹沒的家族治療課,
在圖書館角落的販賣機按了一瓶可樂,
沿著大街走到了這兒,
這裡仍舊是城市裡我最喜歡的地方。
經過了一個冬天又一個春天,
沒有水的大水池終於又填滿了水;
經過了一個秋天,一個冬天,又一個春天,
而我呢?
其實最近這段日子過得並不是很好,
有很多情緒但並非悲傷,不是難過,而是有種無以名狀的迷失。
一直找不出是失去了什麼?
直到我今天下午走過在豔陽下閃閃發亮的水池時,
有一瞬間明白自己彷彿就像過去幾個月那個沒有水的池子一般。
我究竟是為了什麼而來?
如果這是一個夢想,那夢想達成了嗎?
我到底在害怕什麼?
今天上課時我又問起自己,
為什麼很多勇氣與熱誠,都不見了?
連想冒險的動力都沒有了? 是在怕什麼呢?
手裡握緊了一個硬幣,
「可以請你幫我,把勇氣也一起填滿嗎?」
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
煎堆的滋味
小時候在那個深山裡的神木村長大,
沒有麥當勞,沒有7-11,
也沒有什麼零用錢可以去那唯一家的柑仔店買零食。
有時候肚子餓的時候,媽媽就會用麵粉加水跟糖,
煎這個她小時候常吃的,據說是鹿港的傳統點心「煎堆」給我們吃。
後來搬到了彰化城市裡,這卻依舊是陪伴我們長大的食物,
也是我家那個型男大主廚弟弟,
從國小就很會做來給街頭巷尾大大小小分享的點心。
我們後來將水換成了牛奶,還多加了奶油。
最簡單的食物,卻總有著最美好的滋味,
這應該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
有一天,我可能也會這樣做這個點心給我的小孩吃,
然後告訴他這個故事。 : )
買了麵粉本來要做麵疙瘩,
但忽然想起了這個煎堆。
做法很簡單唷!
將麵粉拌入少許奶油與適量的糖(喜歡甜的就加多些)
倒入牛奶攪拌成麵糊,
用平底鍋煎至金黃,就完成啦!
我發現其實美國人也有很像的食物,
就是鬆餅pancake,超市還有賣調好的粉,
只要加水拌一拌就能煎了。
而我要到什麼時後才能跟法國的林郁馨女士一樣變成麵粉專家呢?
我真的很想學做蛋糕,可是最近好忙,
連麵疙瘩都還沒做出來!
那是這個月的目標!!!
還有最近又開始了一直吃都吃不飽,
又愛吃糖的病,我的臉跟著圓滾滾!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擁擠的水族館
與cat學姐的緣分有點奇妙,
有一次在MSN上宗憲學長說要介紹我認識,
一個剛來我樓上的NH州concord的學姐。
沒想到加入list後卻發現我早已認識她,
才知道原來就是我大學時實習的督導,
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有緣千里來相聚吧。
說了好久好久,我們終於在這個週末下午見面了!
相約在港口邊的水族館 New England Aquarium,
同行的還有學姐的老公,與同個學校的幾個朋友,
雖然是第一次見面,卻感覺十分熟悉,
我是想因為他們都是非常nice與好親近的人。
一起逛了一個下午的水族館,以及昆西市場,
後來還帶他們搭了橘線到了我學校附近走走,
沒想到我也有變成「導遊」的一天。
和她們在一起,尤其學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但想說說這天的主角水族館,其實和原本期待的有些落差。
能夠想到最適切的形容詞,就是「很擠」。
週末水族館裡裝滿了爸爸媽媽小朋友們,
加上絡繹不絕的觀光客,絲毫就感受不到麻州也是H1N1的疫區之一。
除了人潮之外,
水箱裡的魚呀,海草呀,水母等等,也都住得好擠。
它們密度很高地在水裡繞著一個又一個的圈子,
我頭暈之外也好難感受魚兒本來應該要有的悠然自得。
看!連企鵝吃飯都得乖乖排上好久的隊呢。
我知道是因為我心裡的分別,
因為我心裡不停地在想著方亮羽工作的海生館,
住在那兒的魚應該比在這兒的舒服自在許多,
我想念墾丁的藍天大海,
還有那年過年家族旅遊一起住在那兒的幾天,
我剛剛找遍了所有的硬碟光碟,卻找不著一張照片。
是留在台灣了吧? 不知為何覺得有些失落。
但我知道這兒是Boston,
港邊數不清數目的帆船告訴著我這兒是。
雖然這兒有很擠的水族館,
卻也有著寬闊的港,擁抱著來自世界各地尋求自由的風帆,
等待著天氣好的那個下午來到,
Ana說要帶我回到那個港邊,看全世界最大的volvo競賽帆船。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花的姿態
從復活節之後,時序正式宣告著冬天遠走,
而春天隨即到來。
不再下雪了,而雨水變的豐沛,
城市的氣溫如同多雨的日子一樣,很有春天的樣子。
雖然大部分依舊維持著微涼的溫度,
卻有時候一下子升到攝氏二十多度。
而這也是我第一次真實的感受到春天如此強烈的生命力,
各式各樣的花朵四處綻放著,
有時候今天經過這顆樹它還只見得著稀疏的枝條,
但隔天再看到它時已開滿了豔麗的花。
每天走在路上都有令我驚豔的植物。
四月陰雨之中,
學校裡到處可見櫻花還有這白色的花。
那天天氣很好,
跟著禪中心的花一起在院子裡曬太陽。
這些天,樓下中庭公園裡,
或去超市的小捷徑上,最吸引我的就是她們!
無論是下雨天,
是出太陽的大晴天,
還是就置身於白色花瓣不停飄落的樹下。
想帶著我的傻瓜相機,
繼續在城市裡尋找更多的顏色。
已經想好要去的那一個公園,
還有該為一直停留在冬天的那個相簿換個季節,換些色彩。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好好吃飯,好好生活
還沒離開禪中心,就已經開始想念起那兒好吃的飯菜。
而回到Boston,
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又要開始自己買菜煮飯,自己吃飯。
雖然耗去很多時間,但它依然是我生活裡很重要的一塊,
推著推車在偌大的超市遊走依舊是我很大的樂趣,
冒著大雨提了大包小包走了二十分鐘才回到家,
放下東西的那刻心裡清楚明白某種踏實。
十五天後的其中一個改變就是,
對於煮菜這件事又開始認真了起來 (笑)。
今天滷了很好吃的豆干,
是徐媽媽與徐大姐隔海傳授祕技的!

材料: 豆干數塊 辣椒一個 薑絲 香菜少許
麻油 冰糖 鹽 八角一顆 醋 醬油數匙
(看這個描述就知道重點是,一切請自行斟酌)
做法: 將辣椒與些許薑絲用麻油爆香,
放入豆干,加入醬油及冰糖八角與水至淹過豆干,
待滾後轉小火滷至入味上色。
之後將豆乾切小片,拌入薑絲與香菜及些許醋或一點點醬油膏,
灑一點胡椒粉,就成了小吃攤賣的豆乾切盤囉!
而回到Boston,
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又要開始自己買菜煮飯,自己吃飯。
雖然耗去很多時間,但它依然是我生活裡很重要的一塊,
推著推車在偌大的超市遊走依舊是我很大的樂趣,
冒著大雨提了大包小包走了二十分鐘才回到家,
放下東西的那刻心裡清楚明白某種踏實。
十五天後的其中一個改變就是,
對於煮菜這件事又開始認真了起來 (笑)。
今天滷了很好吃的豆干,
是徐媽媽與徐大姐隔海傳授祕技的!
材料: 豆干數塊 辣椒一個 薑絲 香菜少許
麻油 冰糖 鹽 八角一顆 醋 醬油數匙
(看這個描述就知道重點是,一切請自行斟酌)
做法: 將辣椒與些許薑絲用麻油爆香,
放入豆干,加入醬油及冰糖八角與水至淹過豆干,
待滾後轉小火滷至入味上色。
之後將豆乾切小片,拌入薑絲與香菜及些許醋或一點點醬油膏,
灑一點胡椒粉,就成了小吃攤賣的豆乾切盤囉!
禪十五。

從紐約回來已經幾天了,
一直想說說這兩個星期去了哪兒,做了些什麼。
但學期剛開始有許多瑣碎的事,
而另一個部分則是回來後還在調整著生活,調整步伐,
思考這個學期要怎麼過。
先要謝謝許多關心,當我打開電腦看到留言時,心裡頭暖洋洋的。
這兩個星期我到了之前提過的東初禪寺(禪中心)去當義工,
我則自己給了它下了個十五日禪的形容。
認識很久的朋友應該習慣了我每年都會"消聲匿跡"一段時間,
現在突然想念起大學時每年暑假的七天兒童佛學營,
寒假的法鼓山禪七。
很多人則可能很難理解我的行徑,
為什麼我要離棄這「美妙的世界」去過著不太同於常人的生活。
我想了很久這樣的retreat對我有什麼樣的意義。
誠實而言我真的不是一個很認真努力在「修行」這條路上的佛教徒,
如果你想與我討論佛法,什麼是「空」? 什麼是「自性」?
諸如此類,我攤手一無所知。
我想也許我尋求的是某種全然平靜的氛圍,
或者誠實而論有種心態是逃離(那天突然驚覺),
逃離喧擾的世界,挫折的關係,
逃離我不想面對的情緒,現實生活中很多的壓力。
當你進入禪堂,或者是開始跟著寺院規律的生活,
認真在每一個當下,可以感覺到自己的呼吸與動作時,
一切變得非常非常平靜。
我不知道這是否是種貪求,
而我也開始問自己我是否唯有融入那個環境時,
我才能不為身旁所遭遇的人事物影響。
那天我聽到法師上課時提到師父說,
漢傳佛教的主要精神並不是要我們逃離現實的生活,
而是要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佛法,去面對一切的困頓。
彷彿是說給我聽的。
在接受這麼多科學的教育後,
我們對於所謂泛神論的宗教思想大多時候是難以接受的。
這也許是我從小學佛,卻一直以來仍抱持著某些懷疑。
如同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個地方叫西方極樂世界?
我記得那個臨床心理師Peter告訴我,
有一天妳會發現東方的佛學就是西方的心理學。
經過這幾個月的學習後,我在許多方面都得到了印證,
如自我覺察與情緒的認知,非常多概念其實是相通的。
這十幾天中我對佛法有了許多不同的詮釋,
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發現。
而這十五天之後,我也開始願意去認真看待與學習,
這一門對我來說看似熟悉其實陌生的智慧。
下面來說說這十五天做了什麼。
這十五天裡一直提醒自己的是,把自己放到最小最小的一個狀態。
沒有分別,所以什麼工作只要需要人做的,就去完成它。
我笑說這兒的義工必須一個人當十個人用,
因為日子實在是十分忙碌。
從早上五點半起床幫忙備餐,早課結束用完早餐是打掃的時間,
除了房子內掃地拖地,印象最深的是到外頭的大街上去掃街撿垃圾,
當我在做這份工作的時候我一直想起爸爸,
他每次掃門口的時候,總是從街頭一直掃到街尾去。
我總是敬佩他的默默付出,因為如果是我就做不到。
例行的工作還有晚餐後的洗碗盤跟整理,幫忙接電話應門。
除了這些以外,很多的時候是待在電腦前的,
那天有個義工說法師們的辦公室看起來就跟外面的office沒有兩樣。
有很多的活動跟課程不停地在進行,
我幫著寫了一些活動的報導與企劃。
還有週日的浴佛節則挑戰了我過去很不擅長的美宣,
沒想到做的還蠻像個樣子的。
另一個特別的工作是整理了十幾個舊文件抽屜,
把大概十多年以來的一些活動文件一一的分類歸檔標籤,
是一個集我一身龜毛於大成的工作。
但卻有一種參與歷史的感覺,
特別是看到某些文件上還留有師父的一些叮囑手稿,
讓我感動不已。
聽起來好像真的還完成了不少事,
發現了我還能做蠻多樣的工作,過程中也一邊學習到了很多。
唯一的一點點遺憾是一直沒有時間去廚房幫忙。
這兒每天都有不同的義工菩薩來幫忙做飯,
許多菩薩來自不同的地方,而共通點就是手藝都非常的好。
素食中餐西餐都難不倒她們,還有會煮印度飯的,
會做小時候大餅的,會做蛋糕的,綁粽子的,
而我唯有參與到一個晚上的做艾草粿,
跟她們約定好了下一次一定要到廚房去多學一些!
過程中另一個一直記在心裡的是,之前回禪堂當義工時聽到的分享,
「真心是無所求的心」,所做的事不是為了要得到任何的回報或回饋。
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努力做事,期待很多的是得到讚揚,
但很多時候不但得不到,反而因為某些地方的疏失而受到指正,
失落與挫折的心很就升起。
經過這些天的幾個試驗後,
發覺若能夠把付出的心一直維持在無所求的狀態,
而且認真的盡力去做好當下的每一份工作,
讓它來,讓它走,不給評論。
很多情緒就這麼放下了。
是呀,提得起放的下。
尤其對我這什麼事都執著,要求完美的個性來說,
是最期待達成的狀態了。
「把心打開,裡面才會亮亮的」!
我不知道這十五天前我帶了什麼東西走,
十五天後又帶了什麼回來。
但我明白是有些不一樣的。
回到Boston,眼前擁抱我的是一片的綠意。
訂閱:
文章 (Atom)